资源量估算和储量转换的结果是矿权价值评估的基础,在市场条件下,资源量和储量的价值相差很大,主要是投资成本和可信度不同。人们常提到资源量332、333等数字,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数字代表的含义
1、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3=内蕴经济的。
2、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3=概略研究。
3、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资源量成本与可信度
资源量分为推测的333、控制的332和探明的331,其中333资源量因含有一定的外推资源量,其可信度与332和331有明显的区别。因而,333资源量不允许用于转换储量。332和331资源量有地质可靠程度、矿石物理性质调查资料和可选性调查资料要求。从投资成本角度讲,资源量的主要成本来自山地工程(探槽、坑道与钻探),部分来自地质和物化探调查。其中,332和331资源量除了增加山地工程的控制网度外,还要增加地形测量和地质填图的精度、小体重数据测试、物相、光、薄片数据和选矿试验数据等。
储量成本与可信度
资源量是储量转换的基础,只有332和331资源量才能允许分别转换预可采储量和可采储量。储量转换的条件是完成至少预可行性研究,在此过程中,优化的采矿设计是关键步骤之一。在优化采矿设计过程中,采矿技术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不确定性减少,可采资源量的边界品位(储量边界品位)一般会优化提高,并剔除了部分不适合采矿设备的回采资源量(最小可采厚度和最大夹石剔除厚度)或因安全生产因素不能利用的资源量。储量转换后,其可信度一般较相应级别资源量提高5%左右。在资源量成本的基础之上,储量的主要新增成本如下:
采矿许可证的获得;
占用土地的获得以及可能的土地复垦义务;
至少预可行性研究以及预可研过程中可能新增的地形测量、钻探加密工程、地表水文和工程地质调查、水文和工程钻孔、补充的选矿试验等;
环评批复。可能还涉及地质灾害、水土保持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政府许可等。
储量的新增费用常常不低于相应级别资源量成本。
我国的资源量和储量概念是混用的,在矿权价值评估时,通常将资源量打折作为储量,而且将资源量打折系数标准化后来应用于不同的项目。这样,储量的概念容易与预可行性研究分离,矿权价值评估结果容易偏高,其可信度也相应降低。目前的这种状况对我国矿业界的投、融资市场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