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矿业搜索:
最新公告:
当前位置:新疆矿业网 - 国源交易中心 >>  首页  >> 矿业百科  >> 查看详情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是如何找到的?

发布日期:2023-05-22 21:26:56  浏览:950  属于:矿业百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

杨自安 蔡厚安 袁继明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乌拉根铅锌矿的发现主要得益于“就矿找矿”理论的应用。
 
 
一、任务来源

乌拉根铅锌矿位于乌恰县西265°方向直线距离20km处,北距康苏镇5km。矿区地理坐标:东经75°01′24″~75°03′41″,北纬39°39′45″~39°42′00″,中心点坐标为:东经75°02′30″,北纬39°40′52″,面积约7.51km2。行政区划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黑孜苇乡管辖。由矿区沿矿山公路北行约3km与喀什市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309省道相连,沿309省道东行20km至乌恰县城,由乌恰县继续东行130km至喀什市。喀什市有南疆铁路和航班直达乌鲁木齐市,交通十分便利。乌拉根铅锌矿主攻矿床类型为砂砾岩型铅锌矿床,矿山单位为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勘查单位为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属于第三批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新疆乌恰县萨热克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累计投入地勘费用16亿元,投入的主要工作量包括:钻探62000m,硐探12000m,槽探3058m3

二、找矿思路确定

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下白垩统是该地区重要的铅锌矿赋矿层位,在其西北部有下白垩统出露的地区,先后发现的铅锌矿点主要有江额结尔铅锌矿、炼铁厂铅锌矿、康西铅锌矿等。总结邻区已知矿床的找矿标志和成矿模式,加强类比和综合研究工作,合理布置工作量,对异常区布置工程验证,进而逐步发现了该矿床。

通过观察分析及矿床勘查认为,乌拉根铅锌矿床为层控砂砾岩型铅锌矿床。从宏观特征分析:它受控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同时在区域上吉勒格、康西、加斯、江额结尔等一系列铅锌矿床(点)所产出的地层均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区域上,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在乌拉根-吉根地区长达77km的范围内广泛分布,区域化探资料显示在该层位具有明显的铅锌异常。乌拉根式砂砾岩型铅锌矿受控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顶部第五岩性段辫状河三角洲相砂砾岩,在后期构造活动叠加的部位为铅锌矿富矿体产出的部位。区域无岩浆岩产出。

从成矿特征分析看,乌拉根式砂砾岩型铅锌矿含矿地层岩相受控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顶部第五岩性段辫状河三角洲相砂砾岩(透水性良好的含砾砂岩或砾岩)。浅色层的成因为区域盆地油田卤水交代蚀变作用的产物。矿体形态整体上具有顺层分布的特征,向深部铅锌矿体变薄,品位变低;但局部矿体是穿层的,尤其是富矿体的形态,这是断裂叠加的结果。乌拉根铅锌矿床的矿石以砂状结构、浸染状结构为主,结晶粒度极细,硫化物沿层理或斜层理的分布是后期热液沿透水性良好的岩石作用的产物。矿床中主要硫化物为闪锌矿、方铅矿、白铁矿和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细粒方解石,成矿期的矿物全部分布于砾岩、含砂砾岩的胶结物中,闪锌矿细粒,浅黄棕色,成矿温度很低;矿化与有机质密切相关。乌拉根矿床中存在大量的角砾状矿石,尤其是北矿带大量的热液状铅锌矿化(体),为后期构造改造的产物。

 

三、技术方法选择

在乌拉根铅锌矿区针对铅锌含矿层位及地表矿化带,开展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钻探工作。

(一)地质填图

除含矿岩系的岩性组合特征外,还可见褐铁矿化、褪色蚀变、天青石化、硅化,少量白铅矿、菱锌矿,偶见黄铁矿,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二)地球化学

土壤和岩屑地球化学扫面用于圈定异常区,矿层分布区具有Pb-Zn-Cd-Ag-W-Mo-Sr元素组合异常,各元素浓集中心极为吻合,Pb、Zn异常浓度高、范围大;矿体上方围岩有明显的Pb、Zn、Ag、Cd异常,在含矿层未出露时,异常值是背景值的3~5倍,在含矿层已出露时,异常值是背景值的8倍以上;金属元素分带从深部至浅部依次为Fe+Zn-Zn+Fe+Pb-Zn+Pb-Pb+Zn-Pb-Sr-Mg+Ca-Ca。

(三)重力和激电

矿床位于东西向和北西向重力梯度带的交汇部位,矿(化)体部位显示低阻、高极化,与围岩有明显差异,异常界线清晰。

(四)钻探

钻探是最直接有效的勘探手段,在前期布置少量工作量验证异常,摸清矿体赋存情况,后期逐渐加密不断提高资源量级别,估算资源储量。

 

四、勘查发现过程

1951—1962年,前人在该区投入了少量的地质工作,在北矿带和南矿带固定了部分矿体并探获了少量的资源量,认为该矿床为低温热液成因。

1996—2000年,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新疆鑫汇公司对乌拉根铅锌矿区及其外围进行了系统的地质调查,认为乌拉根铅锌矿床为中-新生代热卤水成因,矿床规模可达到大型以上。

2001—2002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新疆乌恰地区铅锌多金属矿资源潜力评价”,以新疆鑫汇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参加,对乌拉根矿区进行了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并投入了少量的深部钻探。勘查证实乌拉根铅锌矿规模巨大,可分为南、北2个矿带,并圈出南矿带东段、北矿带东段、北矿带中段3个矿化集中区段。获得铅锌资源量222×104t(333+3341),预测矿床远景资源量在1000×104t以上。

2004—2007年,新疆地质调查开展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新疆乌恰-阿图什地区铅锌铜矿调查评价”,在乌拉根铅锌矿区针对铅锌含矿层位及地表矿化带,开展了大比例尺地质、物探、化探工作,重点对乌拉根铅锌矿区南、北矿带及乌拉根向斜核部进行了深部钻探验证,获得(333+334)级资源量448×104t。

2011—2012年,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钻探、坑探、探槽等工程施工,估算总资源/储量:(111b+122b+331+332+333)矿石量22230.61×104t,锌金属量5058262t、铅金属量880089t。

2012—2017年,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加密探矿工程,提高了资源/储量级别,但总资源/储量变化不大。

五、矿床基本情况

(一)区域地质背景

乌拉根铅锌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凹陷北缘(图1)。区域出露中元古界至新生界,中元古界长城系阿克苏群(ChAk)黑云母片岩、二云母片岩等构成沉积盆地基底。志留系为一套浅变质含碳碎屑岩建造,包括千枚岩、变质砂岩、大理岩夹石英岩等;其次为泥盆系碳酸盐岩、砂岩和页岩等,石炭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等,二叠系砾岩、含砾砂泥岩等,三叠系碳酸盐岩仅零星出露;中-新生界以陆相碎屑岩建造为主,夹有少量含煤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区域深大断裂主要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少数断裂为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区域岩浆活动不强烈,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超镁铁质岩和晚白垩世辉绿辉长岩脉(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2008,2011a,2011b;刘增仁等,2011)。

图1 乌拉根铅锌矿区域地质图

1—第四系沉积物;2—克孜勒苏群上段;3—克孜勒苏群中段上部;4—克孜勒苏群中段下部;5—克孜勒苏群下段;6—库孜贡苏组第二岩性段;7—库孜贡苏组第一岩性段;8—塔尔尕组;9—杨叶组;10—康苏组;11—沙里塔什组;12—合同沙拉群千枚岩、硅质板岩、大理岩化灰岩;13—阿克苏群第六岩性段云英片岩、大理岩;14—煤矿点;15—阿克苏群第五岩性段;16—阿克苏群第四岩性段;17—辉绿岩脉;18—破碎带;19—铜矿体;20—断层及编号

(二)矿区地质特征

乌拉根大型-超大型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前人有过较多的详细论述,本文仅做简要介绍。

乌拉根矿区位于库什维克复式向斜的东段,乌拉根隆起的北侧,受控于乌拉根向斜,该向斜的轴向近东西向,向东翘起。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长城系阿克苏群(ChAk);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K1Kz);古近系阿尔塔什组(E1a)、齐姆根组(E1-2q)、卡拉塔尔组(E2k)、乌拉根组(E2w)、巴什布拉克组(E2-3b);渐新-中新统克孜洛依组(E3-N1k);中新统安居安组(N1a)、帕卡布拉克组(N1p)等。向斜核部为N1p,南、北翼对应出现N1a、E3-N1k、E2-3b、E2w、E2k、E1-2q、E1a、K1Kz。矿区重要的断裂为吾合沙鲁断裂,其重要的影响是它穿越乌拉根铅锌矿的北矿带,所形成的破碎带中形成较富的透镜状方铅矿体。同时在乌拉根向斜的南北两翼均存在小规模的正断层及不同规模的节理构造,这些小规模的正断层、南北向及北西向和北东向具有张性性质的节理发育区是地表乃至地下铅锌矿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图2)。

图2 乌拉根铅锌矿区地质图

N1p—帕卡布拉克组;N1a—安居安组;E3-N1k—克孜洛依组;E2-3b—巴什布拉克组;E2w—乌拉根组;E2k2—卡拉塔尔组上段;E2k1—卡拉塔尔组下段;E1-2q—齐姆根组;E1a—阿尔塔什组;K1Kz5—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4—克孜勒苏群第四岩性段;K1Kz3—克孜勒苏群第三岩性段;K1Kz2—克孜勒苏群第二岩性段;K1Kz1—克孜勒苏群第一岩性段

铅锌矿体在乌拉根向斜的南北两翼对称产出,以向斜轴线为界,将其划分为南、北2个矿带。矿化产出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顶部第五岩性段(K1Kz5)与上覆阿尔塔什组(E1a)底部的角砾灰岩中,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总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南矿带地表圈出东段和西段2个矿化富集区段,均圈出2个矿体;北矿带地表亦圈出东段和西段2个矿化富集区段:西段圈出4个矿体,东段圈出3个矿体。初步估算乌拉根矿区南、北矿带铅锌资源量(333):铅50.73×104t、锌301.00×104t,平均品位:铅0.63%、锌3.10%;资源量(334):铅20.82×104t、锌70.95×104t,平均品位:铅0.53%、锌2.42%。总计资源量(333+3341)443.50×104t。

乌拉根铅锌矿的矿化蚀变不明显,主要为石膏化、方解石化、白云石化、天青石化、褪色蚀变及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与闪锌矿化,未见明显的成矿期热液蚀变作用。蚀变范围较大,属低温蚀变,在矿体处蚀变增强;远离矿(化)体,褪色蚀变逐渐减弱。

乌拉根铅锌矿的矿石类型主要为产于砂砾岩、砂岩中的浸染状砂砾岩型铅锌矿石及产于断裂破碎带中的角砾状铅锌富矿石。矿物组合均较简单,砂砾岩型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膏、方解石、白云石。矿石矿物镜下观察缺乏明显的脉状穿插关系,成矿阶段或成矿期次不明显。不同硫化物常紧密共生,尤其是方铅矿与闪锌矿分别构成条带,均受斜层理制约。脉状方铅矿矿石主要产于构造破碎带,闪锌矿紧密与方铅矿、方解石、白云石等共生,全部分布于砂粒间的胶结物中,常包含有机质。

矿区的构造包括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3类。褶皱构造主要有乌拉根向斜,铅锌矿主要受该向斜构造控制。断裂构造分布于乌拉根向斜的两翼。南翼一条称为乌拉根断裂(F8);另一条为吾合沙鲁断裂,它穿越乌拉根铅锌矿的北矿带(乌拉根向斜的北翼),导致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K1Kz)与上覆阿尔塔什组(E1a)或齐姆根组(E1-2q)之间呈断层接触,并在北矿带所形成的破碎带中形成较富的透镜状方铅矿体。

(三)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特征

乌拉根铅锌矿受控于矿区向斜构造,铅锌矿体在向斜的南北两翼对称产出,以向斜轴线为界,将其划分为南、北2个矿带。北矿带地表系统控制长3500m,平均宽100m;南矿带地表系统控制长4000m,平均宽150m。矿化产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顶部第五岩性段(K1Kz5)与上覆阿尔塔什组(E1a)底部的坍塌角砾岩中,铅锌矿体的总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具石膏化、天青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在含矿层显示化探异常,Sr异常范围大,异常组合为Pb、Zn、Ag、Cd。含矿层均显示低视电阻率和高视极化率异常,视极化率极大值达4.8%,沿含矿层倾向缓慢降低,异常形态完整、协调,显示良好的矿化特征和向深部延伸特点(图3)。

图3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床ZK1号钻孔勘探线剖面示意图

1—安居安组;2—克孜洛依组;3—巴什布拉克组;4—乌拉根组;5—卡拉塔尔组;6—齐姆根组;7—阿尔塔什组;8—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9—克孜勒苏群第四岩性段;10—钻孔;11—铅锌矿体

南矿带位于乌拉根向斜南翼,含矿带地表控制矿化长4km,平均宽150m,是探求资源量的主要区段,矿体主要产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灰白色砂砾岩和古新统阿尔塔什组(E1a)底部的角砾灰岩。层间断裂及节理发育,与地层产状一致,具石膏化、天青石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通过矿床评价工作,南矿带地表可圈出东段和西段2个矿化富集区段。南矿带西段矿化富集区段位于47线至24线间,长1800m;东段位于48线至76线间,长大于800m。

2.矿物组合特征

乌拉根铅锌矿矿物组合均较简单,砂砾岩型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白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膏、方解石、白云石。金属矿物含量与矿石品位一致,一般含量小于10%,局部富矿体中含量高,形成块状矿,砂状结构,硫化物分布于砂粒间。矿床中缺乏明显的脉状穿插,成矿阶段或成矿期次不明显。不同硫化物常紧密共生,尤其是方铅矿与闪锌矿,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方铅矿与闪锌矿分别构成条带,均受斜层理制约(李志丹等,2013)。

脉状方铅矿矿石呈块状,主要由中粗粒方铅矿构成,局部分布于北矿带。与此相关的矿石中发育明显的胶状、环带状结构构造,黄铁矿含量也较南矿带高。

氧化矿石是乌拉根矿床近地表的重要类型,矿床氧化深度一般可达50~100m,且存在较大范围的半氧化带。南矿带露天采场主要为氧化矿石,但23线平硐内部采出矿石基本为原生矿,局部有弱的氧化。北矿带岩矿石破碎,氧化程度也较大,形成大规模的菱锌矿矿石。

3.矿石结构和构造

原生矿石:砂砾岩型矿石以粒状结晶结构为主,少数为胶状、结核状、圆球状结构;构造有浸染状、条带状、草莓状。碳酸盐岩矿石有结晶粒状、交代溶蚀、嵌晶、粗晶等结构。构造有角砾状、块状、脉状。

氧化矿石:常见结构有晶粒结构、纤维状结构。构造有皮壳状构造、多孔状构造、土状构造、粉末状构造等。

原生矿石中的浸染状铅锌矿石主要产于砂砾岩、砂岩中,硫化物呈微细粒浸染状分布于含砾砂岩的胶结物中,多沿砾石边部分布,最高可达60%以上。由于岩石岩性受制于层理和斜层理,因此矿化宏观上顺层分布,局部沿斜层理分布,形成条带。在半氧化的矿体中,由于硫化物部分氧化,沿斜层理发育的黄褐色条带比较明显。而在南矿带及北矿带的断裂破碎带中后期盆地卤水沿断裂上侵,成矿物质充填于破碎带,多形成角砾状、脉状、块状铅锌矿石,亦可见皮壳状构造。

4.围岩蚀变特点

乌拉根矿床蚀变类型主要有石膏化、方解石化、白云石化、天青石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细粒白云母化等,属低温蚀变。前三者蚀变范围大,在矿体处蚀变增强,后四者蚀变范围相对较小,与矿化基本一致,局限于矿体附近或矿石中。

天青石化明显有2期,早期为层状与碎屑岩共同产出,结晶较细,具层纹状构造;晚期为网脉状、细脉状、块状,结晶较粗,呈晶簇状,切割地层及早期天青石,显示热卤水沉积及后期改造作用特点(方维萱等,2018)。

方解石化与白云石化粒度细小,一般小于0.1mm,其中白云石一般呈自形晶。矿石中大部分的方解石可能形成稍早于硫化物,包括形成于成岩期的方解石与形成于区域蚀变作用的方解石,只有少部分与硫化物一同沉淀。另一类白云石粒状自形晶,与方铅矿等硫化物关系密切,为透明亮晶白云石,与塔木卡兰古矿带的亮晶白云石相同。

白云母化、黄铁矿化见于矿石中,尤其在富矿体中含量相对较多。呈细粒状分布于矿石内,在闪锌矿、方铅矿旁侧出现,为成矿流体作用的产物。主要是少量的伊利石、高岭石等,主要形成于成矿作用过程中,与铅锌矿化作用的关系还不十分清楚。

(四)开采技术条件与概略经济技术评价

矿体的直接充水含水岩组透水性为弱透水岩组,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地下水具有承压性,属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故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二类一型。

矿区岩石类型为以弱胶结的砂质、黏土质岩石为主的碎屑岩类,岩性较单一,抗压强度、抗剪断强度相对低,抵抗外力的性能坏—较坏,属不稳固—极不稳固的岩组。

地质构造发育,软弱层在饱水条件下将产生软化作用,降低岩体强度,地下水具有较大的静水压力,地下水加剧结构体失稳。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第一类中等-复杂型。

矿区附近无污染源,地表水质量良好;采矿可产生局部地表变形,但对地质环境破坏不大;地下水质量极差,矿坑排水对附近水体有一定污染;矿石、废石存在微量铅有害组分,对附近水体有污染;斜坡体及人工边坡体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矿区地质环境类型属第二类,地质环境质量中等。

(五)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1.成矿模式

富含Cu、Pb、Zn、Cd等成矿元素的中元古界、古生界的地层剥蚀以及辫状河三角洲相环境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顶部灰白色含砾砂岩及砂砾岩型矿源层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海水中所携带的大量的成矿物质及陆源碎屑所携带的成矿物质均在海陆交互之间的滨岸地带(地球化学障)积淀,造就了铅锌矿含量较低的原始矿源层形成,同时区域上相同古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铅锌矿源层在乌拉根成矿带广泛分布。

大规模盆地卤水(油田卤水)对铅锌矿的迁移与富集有着重要的影响。石油钻探及地质研究业已证实,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粗碎屑岩为研究区内最有利的储层。在乌拉根铅锌矿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灰白色含砾砂岩及砂砾岩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沥青,而且在矿体中或砂砾岩中广泛分布着有机质气泡,矿石中大量胶状、草莓状结构的出现均反映出成矿过程中有油田卤水参与的现象。

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矿源层上覆的巨厚沉积碎屑岩和膏岩层提供了大量的硫酸盐矿物,盆地卤水的循环和与其所进行的化学作用为铅锌矿的初步富集作出了贡献。

矿区断裂构造以及断裂破碎带为萃取深部成矿物质、含矿热卤水的形成以及循环提供了通道,其结果造成局部的铅锌矿富矿体。

地表的氧化淋滤作用造成Pb、Zn的迁移和一定深度氧化矿的形成,而后期浅表层次的小规模断裂及节理为铅锌矿局部富集的主要成因。

2.找矿模型

根据乌拉根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特征及其主要找矿标志,建立如下初步的找矿模型(祝新友等,2010):

有利的区域构造位置:东西向和北西向区域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有利的构造环境;有利的物源区和地球化学障环境:来自陆源的铅锌元素高背景的剥蚀区物质和巨量海水中来源的铅锌于海陆交互环境下的沉积;有利的上覆环境:高浓度的海湾相卤水所形成的石膏层;有利的衬垫:侏罗系煤系地层衬垫;有利的古隆起区:为后期油田卤水运移聚集的地区;有利的岩性组合和储集层:渗透性较好的滨海相砂砾岩、砾岩、角砾岩。

沉积-改造成矿:有原始沉积期和油田卤水参与以及后期叠加等多期、多源、多成因的成矿作用。

特定的赋矿层位和岩性组合: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辫状河三角洲相的灰白色含砾砂岩及砂砾岩和古近系古新统阿尔塔什组(E1a)底部的角砾岩,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层控特征,在含矿岩系内有多层膏盐层及天青石白云岩或天青石岩。

特殊的地表特征:除含矿岩系的岩性组合特征外,还可见褐铁矿化、褪色蚀变、天青石化、硅化,少量白铅矿、菱锌矿,偶见黄铁矿。

地球化学特征:矿层分布区具有Pb-Zn-Cd-Ag-W-Mo-Sr元素组合异常,各元素浓集中心极为吻合,Pb、Zn异常浓度高、范围大;矿体上方围岩有明显的Pb、Zn、Ag、Cd异常,在含矿层未出露时,异常值是背景值的3~5倍,在含矿层已出露时,异常值是背景值的8倍以上;金属元素分带从深部至浅部依次为Fe+Zn-Zn+Fe+Pb-Zn+Pb-Pb+Zn-Pb-Sr-Mg+Ca-Ca。

地球物理特征:矿床位于东西向和北西向重力梯度带的交汇部位,矿(化)体部位显示低阻、高极化,与围岩有明显差异,异常界线清晰。

3.找矿地质标志

层位标志:稳定产出的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灰白色厚层状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为区域乌拉根式铅锌矿的赋矿层位,铅锌矿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该层位在乌拉根、康西、加斯、江额结尔等地区稳定产出。有利成矿部位为砂砾岩层顶部附近,盖层为古新统海相沉积层。

褪色蚀变标志:区域油田卤水蚀变作用使克孜勒苏群中的褪色蚀变带延长近百千米,出露宽度常达数百米,局部地区有铅锌矿化,铅锌矿床也产于褪色的砂砾岩石中。褪色岩石中不仅高价态铁被还原,还伴有方解石化与白云石化,局部有硫化物的矿化。

角砾岩标志:大规模的铅锌矿化均伴随有角砾岩化,但角砾岩的表现形式与容矿岩石性质有关。

铅锌矿化直接产于角砾岩中,矿体是角砾岩的一部分。角砾岩普遍存在全岩矿化的特征。角砾主要是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或部分泥岩,胶结物主要是白云石、泥质等。因此,厚层碳酸盐岩矿化区,角砾岩为铅锌矿化评价对象,而厚层石膏层作为盖层时,角砾岩分布于矿层上方,为间接找矿评价标志。

后期活动断裂对铅锌矿的富集起到明显的作用。

金属矿化以锌为主,铅次之,锌与铅比值6.16;围岩蚀变主要为天青石化、黄铁矿化、石膏化及白云石化。

矿化蚀变分带总体上从深部至浅部依次为:黄铁矿、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方铅矿-方铅矿-天青石-白云石-硬石膏。

六、结束语

1)萨热克式砂砾岩型铜矿带、乌拉根式砂砾岩铅锌矿带和花园式砂岩型铜矿带的铅锌铜矿受层位制约明显,同时与油田卤水改造及断裂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萨热克-乌拉根地区为西南天山重要的铜铅锌成矿带,在新疆乌恰县萨热克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西南地区出露有大面积的白垩系、侏罗系,其中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为乌拉根式砂砾岩型铅锌矿的成矿地质体;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为萨热克式杂砾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体。为扩大成矿带铅锌铜矿的规模与储量,建议首先对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展开以钻探工作为主的全面评价工作,其次是建议在该次调查区的西部邻区:江额结尔地区开展以地物化遥及槽探、钻探为手段的铅锌铜铁矿的远景调查工作。

2)萨热克铜矿、加斯北铅锌矿及硝尔布拉克铜矿等,赋矿层位以及成矿因素均与岩性、古地理条件有着较大的关系。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随之而来的具体问题是下一步在何处、何地寻找铅锌铜矿富矿体,它们受怎样的控矿因素制约。因此,建议在萨热克式砂砾岩型铜矿带、乌拉根式砂砾岩铅锌矿带和花园式砂岩型铜矿带开展综合研究及科研工作。

3)建议下一步重点开展乌拉根铅锌矿西北方向铜铅锌的找矿潜力调查与评价,同时在下石炭统中兼顾萨里塔什铅锌矿深部找矿潜力。

本文选自《找矿思维成功案例——近年来国内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经验集锦》